English Version
携职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 携职新闻 >>详细信息
携职新闻

就业季,看携职如何帮助“毕剩客”

发布日期:2017/4/25 15:08:09 浏览次数:2502 文章来源:人民政协报教育在线周刊

杭州文三路上有一间不起眼的旅社,进出这儿的多是毕业生求职者。他们当中,有去年765万毕业大军的“遗留者”,更多的是今年795万人就业季的新生力量。


在这家旅社,求职大学生可免费住宿一晚,之后可以通过多种劳动方式进一步换取免费床位。创办9年,这家名叫“携职”的旅社已为2.6万多名大学生推荐工作,成功率达52%。


“携职提供的不仅是床位,更是营造一种氛围。一群年轻人怀揣梦想来奋斗,和你一样的同伴还有很多,而且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在帮你。”旅社创始人温少波告诉记者,他希望在这里,能为毕业生注入理想和美好,让他们从象牙塔一脚踏入社会时,能感到社会给予的温暖。


安居:在这里,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走近携职旅社,长长的走廊,两边都有房间,可提供200多个床位。每间宿舍,用“阿里”、“百度”、“腾讯”等令人向往的企业名字命名。工作人员说,这是为了让迷茫大学生有所憧憬。推开其中一间,不到20平方米的房间,放了4张高低床。靠近窗户是一张供学生上网、学习的桌子。在这里,WiFi信号覆盖整个楼层,以方便学生上网寻找招聘信息。


在温少波看来,多数“毕剩客”并非能力差,而是心态不好。考虑到90后讨厌生硬管教的特点,温少波和携职员工,利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用语,编写了一系列诙谐的励志标语贴在墙上:“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拼命努力的自己”“包揣两块钱,心怀五百万”“亮出刺刀,向职场开战”……走廊墙上贴着的房客须知同样不乏诙谐、温馨之语———“请你每天叠好被子,我们这里随时会有企业来招聘的,有勤快的,打扫一下房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请务必在晚上11点前归营,不然我们会不放心,如果迟归也要打个电话回来,我们等你”……


在携职旅社一角,张贴着很多小纸条。温少波告诉记者,这里的床位,每天只要28元,凭学生证或毕业证,入住首日免费。免费床位大多来自社会捐款,入住第一天,温少波总会鼓励大学生给捐床位的善心人发条感谢短信。墙上贴着的正是捐赠者的寄语、大学生的感谢语。这既能让大学生感受到陌生人的温暖,也有利于培养其感恩心。如有位学生这样写道:妈妈说,外面还是好人多,确实,出了校门就遇到了。


偶尔也有房客,在享受第一晚免费后,还是无力支付后面的生活费。这时,店长会建议他到前台实习,除免费提供住宿外,还有每小时5元的兼职收入。“大学生找工作,是寻找一种价值的体现。”温少波认为,求职者兼职为其他大学生服务时,那颗浮躁的心也能慢慢变得安稳,在迷茫中找到价值和自信,这有利于其今后的求职。


携职还为每一位初来乍到者准备了绿色礼包:一封给毕业生的信,一张写给父母的明信片,还有一份杭州求职地图。考虑到通信也是求职开销中的大头,温少波还把某运营商“忽悠”进来,向每位入住者赠送一张电话卡,并免费送50元话费。“把手机号码换成杭州本地的能增加求职成功率。你想,人家HR一天要拨几百通电话,如果发现号码前还要加拨‘0’,很可能直接就‘下一个’了……”


谈及办旅社的初衷,温少波说,自己曾感受过大学生的迷茫、绝望。如有的毕业生拿着300元的微薄储蓄,信心满满地来到外地找工作,结果,刚下火车就被黑旅馆骗了,“你让他怎么看这个社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如同一张白纸,社会给他的是温暖,他记住、回馈的就是美好;反之,亦然。“除了‘家’的温暖,我们更希望旅社成为求职大军抱团取暖之地。梦想是靠氛围和力量一点点支撑起来的。求职者住在一起,可以彼此感染、鼓励,战胜绝望,携手攻破求职难关。”


乐业:没有门路?别怕!

携职旅社之所以安扎于此,是考虑到这里距离浙江省人才市场近———直线距离不过200米。


“只解决住宿还不够,咱得帮大学生找到工作,否则时间长了,每晚28元的住宿费也会成为压倒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温少波告诉记者,很多大学生并不知道去哪儿找工作。为此,携职旅社设有专职的“人才红娘”,在大学生入住当天便会主动询问求职进展情况,根据其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求职服务。据悉,这些“红娘”与杭州许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有着长期联系,可根据学生递交的简历、求职意向及性格,推荐他们到合适的企业面试。


其实,当年携职没啥名气时,面试机会多是“红娘”挨个给企业打电话磨破嘴皮争取到的。温少波还记得,几年前,一位女学生铁了心要去某公司上班,但屡投简历均石沉大海。“人才红娘”听后说道,“这么忠诚的员工为啥连个面试机会都不给?”就这样,她陪着女孩,辗转两个多小时公交,直接去该公司总部“毛遂自荐”。保安拦着不放,她就和女孩在楼底下蹲守到晚上8点。经保安提醒,她们终于“拦下”刚下班的人事经理。最终,女孩的勇气和诚意打动了对方,获得面试机会,成为企业一线员工,后又进入管理层。


类似故事,在携职并不少。如一个小伙在兜里仅剩50元时,成功拿到了录用通知;一名金融专业毕业生,在此韬光养晦半年多,最终觅得一份体面工作,现年薪百万,还将旅社中曾经的室友,变成了工作搭档。


记者注意到,旅社一面显眼的墙上,密密麻麻贴满了最新出炉的招聘启事。这些启事,最初得来颇费工夫,多是温少波和“人才红娘”从各求职网站上收集来,再一一打电话或实地核实。而今,旅社名声在外,局面渐渐成了被企业倒追。温少波记得,有次,某公司人事经理找上门来,一见面,就张开一只手,要500人。采访时,携职大厅就有3家企业来此设立面试专场。不久后,工作人员笑着对温少波说:“成了成了,今天15名学生全部签了。”


“有的学生找工作很茫然,对兴趣爱好、求职方向、自我优势等一问三不知;有的,面试成功,工作没几天就失业了,这是心态没调试好。就业不是找到工作就可以,还得帮学生留下来。”除了牵线搭桥,为房客介绍靠谱的工作信息,温少波还和团队为求职者把关简历、进行职前培训。如有名学生想转型做服务行业,可性格内向,面试时都不敢看面试官。几次失败后,有些自暴自弃,窝在旅社不肯出去。后来,携职工作人员便一遍遍陪他演练,“别低头、别害羞,眼睛盯着对方眉间”……此外,携职还会不定期召开座谈会,谈谈面试的技巧,聊聊真正的职场应该是什么样的……


育人:多管齐下,解决“就职难”顽疾

几年间,温少波见过太多“毕剩客”,被“剩下”的原因各式各样,但多是心态问题。温少波记得,时不时就有“红娘”们哭着找到自己“告状”:好不容易为大学生争取到一个面试机会,对方却说“不去”,理由很气人:下雨不去,打雷不去,公交车要转好几辆的不去,甚至有的说还有两集电视剧要看。还有一次,,温少波安排下午1点半进行面试技巧培训,之后是一场面试,3家企业的人事经理早早在门外等着。通知了20余人,到点时,来的人稀稀拉拉,1点45分、2点,甚至2点15分,仍有人姗姗来迟……


总结这些案例,温少波发现,提供住宿、介绍工作还不够,这只是工具之一,就业难的病根儿在大学教育。这些年,国家越来越重视提供就业服务,要求学校必须开设就业创业课。可是,部分课程“太虚”:如没有针对性,缺乏学生到职场人心态转变的相关课程;内容太过教条,缺乏对大学生心理的分析、把握,效果不明显。


2016年,经浙江教育部门批准,携职就业创业学院成立。学院确立“以职场需求为导向、以就业能力为本位、校企共育、价值融合”的办学理念,实行就业信息和企业岗位相结合、就业素质培训与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


“大学生就业难的两个主要原因是专业与企业需求不匹配、缺乏求职知识。”针对此,学院与阿里巴巴、华为等行业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电商、C++、安卓开发等当下人才市场稀缺的就业技能精品课程。此外,学院与部分高校合作,推行“3+1”“2+1”人才培养模式。前几年,学生在本校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学科类基础课程、携职提供的就业技能精品课程。最后一年,学生到携职就业创业学院参加专业学习和实训。为了增加就业成功率,携职还为求职者准备了应对就业的“六脉神剑”——就业国学、就业礼仪、就业心理、就业演讲、就业简历、就业面试6门就业素质课程。


谈及与职业院校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区别,温少波表示,前者多是订单式培养,人数偏少。“携职立志为某个行业培养人才,龙头企业对人才技能及职业精神的要求反映了整个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如果,学生从一入学就按照这一标准培养,便可大大降低就业的融入门槛。”


携职还推出了校企就业信息大数据平台。平台汇集了全国3000多家院校、1万余家企业招聘岗位信息以及海量个人求职简历,实现更便捷、精准的校企对接。“信息不对称是就业难的原因之一。有了大数据平台,学校和企业可以很快地检索到所需信息。”温少波告诉记者,大数据平台还可以根据多年积累数据,预测某个专业的人才需求量,帮助学校及时调整专业招生数,减少因“僧多粥少”带来的就业难、人才浪费。


“企业和政府部门应该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左右手’,需要协同合作。”温少波希望,携职近10年的探索能为问题的解决提供经验。




 

1999年,高校扩招后,全国大部分地区取消了毕业分配制度,大学生就业成为新的问题。同年,温少波离开单位创业,成为“就业大军”中的一位。2008年,有了些积蓄的温少波想重新做点啥。“我想挣钱,又不想求人,想来想去就决定给求职者开一家便宜的旅社。”就这样,携职旅社出现在杭州六部桥直街的一个角落。同年年底,南方大暴雪,温少波找到某政府工作人员想把旅社空余床位免费给回不了家的人住。不想,却被赶了出来,理由是“这关你们企业什么事儿?我们怎么能跟你们合作?”气不过的温少波,连夜给当时的市长写信,说明自己的心愿。没想到,很快就收到市长秘书的回电,部分领导更是来到旅社问他有何难处。“我从没想到,做好事,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被这份激动鼓励着,温少波决定发挥企业的力量,助力政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就这样,10年间,温少波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